毛澤東紀念堂是靖國神社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xUurWtBb4I
袁騰飛說毛澤東(視頻)http://www.google.com/search?hl=zh-CN&source=hp&q=%E8%A2%81%E9%A8%B0%E9%A3%9B%E8%AA%AA%E6%AF%9B%E6%BE%A4%E6%9D%B1%EF%BC%88%E8%A6%96%E9%A0%BB%EF%BC%89&btnG=Google+%E6%90%9C%E7%B4%A2&lr=&aq=f&aqi=&aql=&oq=http://cnfinder.com/?p=1815http://forum.edoors.com/showthread.php?t=713332
周孝正社會學講座(痛批毛澤東)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2RPyOZHEW0&NR=1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百年前容顏 國父首登西方媒體
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,文史工作者徐宗懋委託荷蘭友人藍柏,在歐洲花一年時間搜尋刊載辛亥革命新聞的西洋畫刊,找到近百張精彩的史畫報導,出版「辛亥革命現場報導」。書中許多肖像版畫是兩岸首次曝光。
一八九六年十月廿三日,被扣押於大清駐英使館十三天的孫中山,在輿論的幫助下終於獲釋,這是史上著名的「倫敦蒙難」。卅一日英國「圖畫報」(The Graphic)刊出孫中山被釋放的圖文報導,標題是「孫中山案」,報導附上一張孫中山肖像的木刻版畫,據推算該是孫中山最早出現在西方媒體上的圖片。
這張肖像畫與國人所熟悉的國父容貌差異不小。畫中的國父眼睛細長、臉頰瘦削,表情陰鬱。徐宗懋表示,百年前的照相機又大又笨重,沖洗底片耗時費工,因此歐洲媒體多以版畫代替照片傳遞新聞訊息;畫家繪圖難免出現誤差,甚至僅憑想像作畫,「然而這種『不像』,也正是史家研究東西文化差異的題材。」
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五日,法國畫刊「我全都知道」(Je Sais Tout)報導辛亥革命,標題為「孫中山,中華民國的總統」,並附上肖像畫。這是目前所知國父最早的彩色肖像畫。
徐宗懋說,一百年前西方攝影和文字記者已深入中國各地,對於中國重大事件有詳細的圖文報導,西方讀者往往比中國人更快知道中國的事情,近代著名的中國歷史影像也幾乎全出自西方人之手。儘管這些照片帶著西方角度和眼光,卻是我們不可忽視的第一手史料。
西方媒體是研究國父的重要史料。法國史學家白吉爾便曾指出,國父「倫敦蒙難」獲釋後在倫敦召開多次記者會,透過媒體在西方世界樹立起「可敬愛國者」的形象。這個英雄形象接著傳回中國,有助於國父成為革命軍的精神領袖。
綜覽世界全局,觀看全真的世界日報電子報(ePaper)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百年前容顏 國父首登西方媒體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